古代「蒙汗藥」的配方其實很簡單,連小孩也聽過,解藥更隨處可見

聊斋仙生 2021/08/12 檢舉 我要評論

經常能看到很多關於武俠類的小說裡面都描寫了蒙汗藥,比圖說水滸傳的第十六回。吳用智取生辰綱就用到了蒙汗藥,這個蒙汗藥看功效就是迷藥的作用。它在歷史上其實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的成分都有什麼呢?解藥是什麼?

蒙汗藥一般來說經常在古典小說裡面出現,呈粉末狀,經常放在酒裡。據說跟酒一起用功效非常好,基本是出門就倒的狀態。放在飯菜裡的藥效遠遠不如放在酒裡,因為這個藥是忌油膩的,而且放多了會異味,放少了就沒有作用。

其實蒙汗藥就是具有麻醉作用的植物浸液,因為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肌肉鬆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所以古人就將它取名蒙汗藥。它的發明人沒有人知道,但是古書裡面關於它的記載很多。

明代還有清代的許多書裡都有關於蒙汗藥的記載,而蒙汗藥的成分就是很多人都聽過的了,那就是曼陀羅花。曼陀羅花跟傳說中的彼岸花曼珠沙華或者是曼陀羅華是不一樣的,形狀上也大為不同。彼岸花的形態基本上都是龍爪狀,但是曼陀羅花就與平常路邊的喇叭花有點相似。相同的是兩者都有劇毒,曼陀羅花喜歡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灌叢中,對栽培的要求沒那麼嚴格。

曼陀羅花原產地在印度,名字就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經裡面,曼陀羅花就是適意的意思。因不同的品種也有不同的顏色,說起來不知是不是人們知道它的作用,才給它的白色曼陀羅花的花語是麻醉。華佗發明的麻沸散裡面也是由曼陀羅花組成的,只是麻沸散的處方在後來失傳了。民國時期有國學大師質疑華佗是印度人就是因為曼陀羅的原產地在印度,他使用的一些方法也是產自印度。

曼陀羅花裡面含有的主要化學成分有東莨菪堿、莨菪堿,其次有阿托品、曼陀羅素等等。而曼陀羅花的主要作用就是麻醉了,現代醫學證明曼陀羅花裡面含有的東莨菪堿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古代的人們在中國來說用曼陀羅治病在三國時期開始有記載,曼陀羅花在現代醫學中也是廣泛應用。中毒主要是誤食了它的種子、花、果、葉導致的,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至於解藥種類貌似還比較多,中毒之後,首先應該做的是馬上喝濃茶水進行催吐,現代有藥的就立馬使用藥。現代人用毒扁豆的種子合成一種毒扁豆堿就能夠接觸曼陀羅的作用。在古代的記載也是頗多,北宋沈括曾經記載,假如說不小心誤服了,那麼拿一種叫坐拿草的葉子就可以作為解藥。

除此之外,在千金方和《水滸注略》中都有提到甘草能夠解,孫思邈說甘草能夠解百毒,而且十字坡裡孫二娘使用的解藥很有可能就是甘草。現代的解藥還會加上像綠豆、金銀花、連翹等等帶有解毒性質但又不相沖的藥。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