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大師」麥嘉,一代人的記憶

江湖百晓生 2021/09/15 檢舉 我要評論

而今,周星馳已經不再是曾經的「死跑龍套」,他已經完美蛻變為人人敬仰的喜劇之王「星爺」,是當之無愧的「無厘頭大師」,看他的作品,總會給人一種笑中帶淚的感覺。

在他之前,「許氏兄弟」的「鬼馬喜劇」在影壇同樣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分量。除了許氏兄弟之外,還有一位喜劇大師也是香港喜劇片中的腕級人物, 他便是「光頭佬」——麥嘉。

1

1944年2月29日,一個小男孩降臨在廣東省臺山一個普通家庭,父母為其取名「麥嘉尚」。

小時候的麥嘉尚就非常熱愛學習,年輕時,他喜歡留一頭飄逸的長髮,再搭配上滿臉胡茬子,頗有幾分「披頭士」風格。

上世紀50年代末,戰亂剛平息沒幾年,國內經濟一時難以回暖。為了尋得更好的發展,麥嘉尚隨著父母來到了素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在著名的「崇新英文書院」完成了中學學業。

1963年,麥嘉尚19歲,各科成績都很優異的他,夢想是將來能成為一名「電子工程師」。而他的這個夢想,當年就在父親的決定下開始看到了曙光。

在香港賺到點錢後,麥嘉尚父母一番商議後決定移居美國紐約,他也自然而然地隨全家搬至夢想之城。在紐約,他就讀于布碌侖理工大學,主修電子工程。

彼時,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將一頭長髮剃掉,更沒想到將來會與電影結緣,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喜劇大師」。

讀書期間,麥嘉尚有事沒事便會跑到紐約唐人街看看香港電影以慰思鄉之苦,久而久之便愛上了電影。不過在他看來,那些港片還是差點「意思」,質量這一塊和美國大片的距離不止差了一丁半點。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麥嘉尚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夢想著有一天能夠拍出自己的電影。

大學畢業後,為了不讓父母失望,麥嘉在電話公司當了幾年工程師,但還是覺得這樣的工作太枯燥乏味,于是便重回大學就讀,專修電影專業,為今後從事影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小時候的麥嘉尚便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做事雷厲風行。而他的父母,也為有這麼一個敢闖敢為的兒子而感到高興,無論他選擇做什麼,都會大力支持。

2

修完電影所有課程後,麥嘉尚開始遊走于美國幾家電影公司,此間參與了《Golden Needles》、《007持黃金槍的男人》等幾部電影的拍攝。然而他志不在此,早在立誓做電影時,心就已經飛回了香港。

于是乎,麥嘉尚懷揣著僅有的一千美元,意氣風發地回到了香港。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在影壇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彼時的香港影壇,功夫電影是主流,邵氏影業和嘉禾影業各自占山為王。1973年,隨著功夫巨星李小龍猝然辭世,圈中一片沉哀,對動作電影的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重回香港的麥嘉尚,畢竟曾在美國淘過金,是以深得一眾影壇先起之秀的賞識,此中便有黃百鳴、劉家榮、洪金寶、吳耀漢等。幾個心懷大夢想且志同道合的年輕電影人聚在一起,先後成立了先鋒電影公司、嘉寶電影公司、奮鬥電影公司等。

此間,麥嘉尚執導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一枝光棍走天涯》,緊接著又導演了動作片《鐵拳》。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儘管小人物有大夢想,但畢竟幾個合作夥伴均囊中羞澀,所以一開始創作的都是些低成本電影,不過因為題材新穎,票房成績還算勉強過得去。

1980年,奮鬥電影公司迎來了大變革,麥嘉和他的小朋友們也隨之開啟了爆紅模式。

雖然奮鬥影業公司都是些寂寂無聞的年輕人,但還是被「金公主院線」的老闆雷覺坤慧眼識珠了,混跡影壇這麼多年,雷覺坤心裡很清楚,這些小傢夥缺的不是奮鬥精神,而是缺少有人扶一把。于是乎,雷老闆找到麥嘉尚等人,將「合力創業」的想法告知。

能夠在實力雄厚的雷老闆麾下發展,幾個年輕人自然喜不自禁。但他們更明白一個道理,這裡只是一個平臺,待時機成熟,他日定會一飛沖天。

就這樣,麥嘉和黃百鳴、石天加盟了「金公主」,「金公主」也就此改名「新藝城電影公司」。

新藝城成立後,麥嘉三人向觀眾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這是一部由大導演吳宇森自編自導的喜劇電影,片名為《滑稽時代》。片中,麥嘉除了擔任監製之外,還在片中飾演一名冷酷無情的惡霸,石天則飾演一個受戰爭影響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黃百鳴也有相應客串。該片上映後,取得了很不錯的票房成績。

借著《滑稽時代》小火之勢,次年,吳宇森力邀好友徐克加盟新藝城,執導了喜劇片《鬼馬智多星》,該片同樣由麥嘉擔任監製,林子祥和泰迪羅賓擔綱主演,麥嘉和曾志偉等在片中的精彩演繹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該片影片講述了大老千胡老頭欲用美人計騙走教父卡邦等的錢,最終卻被私家偵探夜來香和探長羅賓聯手騙走的故事。 上映後,該片斬獲了同檔期賣座冠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等三項大獎。

自此,新藝城在圈中的聲望如日中天,還吸引了曾志偉、泰迪羅賓、施南生等加盟,形成了「新藝城七怪」創作小組。

「七怪」中,個個都是有目共睹的工作狂,尤其麥嘉,更是被大家譽為「亞洲鐵人」,在「奮鬥工作室」,他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

新藝城七怪

《射雕》中有「江南七怪」,個個武功高強;香港影壇有「新藝城七怪」,同樣個個創作能力極強。

3

談及麥嘉的代表作,當屬《最佳拍檔》系列。而這部系列影片,正是得益于之前他在美國親自參與過007電影的拍攝。相信看過該片的朋友都有深刻印象,片中的每個設計和構思,都堪稱「天馬行空」,想象力非凡。而新藝城斥200萬巨額片酬請來的當紅巨星許冠傑,和麥嘉的無縫搭檔更是無愧于「最佳拍檔」之稱。

該片在香港上映後,年度票房達到了空前的2600多萬,是香港首部衝破2000萬票房的電影。麥嘉也因在片中的表演與洪金寶共同獲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金像獎歷史上唯一的 雙胞 影帝。

而今,或許大家對2000萬並不覺得有何奇怪之處,若一部電影只有這點票房,絕對是撲街之作。但放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則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天文數字。據網路記載,彼時的香港總人口僅為526.45萬人,按每張電影票8.5元的話,也就意味著整個香港有300萬人買票觀看了此片。

片中,麥嘉扮演「光頭神探」,那一頭長髮早已消失不見。憑藉詼諧幽默的表演,精湛而不浮誇的演技,自此讓大家認識到他不但是個成功的電影製作人,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

1983年,在張艾嘉、許冠傑等主演的《最佳拍檔2:大顯神通》中,麥嘉依舊飾演光頭神探;次年年,又攜原班人馬打造 了《最佳拍檔女皇密令》,該片在當年的賀歲檔上映後,衝破了2900萬票房;隨後,又監製了由黃百鳴編劇並主演的喜劇片《開心鬼》、《開心鬼放暑假》等片,票房同樣不俗。

從1980年到1990年,10年時間裡,以麥嘉為首的「新藝城」可不止磨了一劍,他和他的合作夥伴們兢兢業業,為電影事業貢獻了太多佳作。此後的《難兄難弟》、《搭錯車》、《八星報喜》、《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英雄本色》,還有《龍虎風雲》、《監獄風雲》、《聖戰風雲》等系列電影,部部堪稱經典。

4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邵氏動作電影是60年代的「王」,而嘉禾則雄踞70年代,到了80年代,新藝城的好時代終于到來。

而今,吳宇森、曾志偉、林嶺東等成了享譽華人影壇的大導演,在他們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光頭佬」麥嘉的協作輔佐。

千禧之年,歸隱多年的麥嘉帶著玩票的性質複出,和曾國賜共同編劇,並與謝霆鋒、林心如、蘇有朋、許冠傑、容祖兒等主演了喜劇電影《大贏家》,在片中飾演一名員警;爾後,又和黃霑、羅家英一起以光頭造型為亞洲電視主持清談節目《三個光頭佬》;之後又與黃百鳴創作了神話傳奇劇《濟公傳奇》,片中飾演中年濟公……

自2006年執導並主演了電視劇《奪寶三賤客》之後,多年以來銷聲匿跡的他,前段時間曾在兒子Rokcy的婚禮上閃亮登場,雖然已經年近八旬,卻仿佛吃了「防腐劑」一般,看上去依舊神采奕奕,毫無半點風燭殘年之感。

不得不說,喜劇大師麥嘉的大半生太過「傳奇」,浮浮沉沉,跌跌宕宕,宛如神話般存在。無論多精彩的人生,終將成為過去;無論多輝煌的旅程,終會被時代掩埋。但那個神奇的「光頭佬」,必將被寫入香港傳奇人物史冊!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