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演警察那麼傳神,這6位演員曾是真警察,半路出家進了娛樂圈

小魚 2023/02/01 檢舉 我要評論

香港拍的警匪片風靡了一個時代,無數演員在片中塑造出了頂天立地的警察形象,而他們現實生活中在當演員前也確實做過警察,演警察可謂本色出演,比如張家輝、馬德鐘、陳惠敏、林嘉華等。

在內地娛樂圈,也有一些演員在入行前做過警察,當他們在一些影視劇中再次穿上警服,一身浩然正氣,不免讓人感慨難怪他們把警察演得如此傳神 。

一、石兆琪

最近《狂飆》正在熱播中,收視率一路狂飆,熱度經久不息。

劇里從主角到配角個個亮眼,比如石兆琪飾演的局長安長林。安局是市局的二把手,大小會議上他說話擲地有聲,謀算老辣。生活中他與安欣的父親是戰友,安父死后他撫養安欣長大,對他極盡栽培。

石兆琪的戲份不多,每次上線都是匆匆打個照面,台詞也不多,但他驚鴻一現把警察正義、偉岸的形象分分鐘就立了起來。

石兆琪是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演員了,曾經他也是當仁不讓的男一號,1986年他出道第一部劇《凱旋在子夜》就讓他一舉拿下金鷹視帝。

在劇中他飾演一名軍人,184cm身高的他形象高大威猛,荷爾蒙爆棚,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他好man。與他搭檔的是「女兒國國王」朱琳,兩人一身戎裝,英姿颯爽。

《凱旋在子夜》讓石兆琪一炮而紅,也讓他與硬漢角色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后他在《拂曉槍聲》里演了軍區參謀,在《榮譽》里飾演警察局長,在《征服》里飾演公安副局長徐國慶,在《深度較量》中飾演刑警隊副隊長李銳。

無一例外,都是鐵骨錚錚的熒幕硬漢。

有很多人很納悶,他明明長得一點都不像好人,從未在他臉上見到過笑容,為什麼總找他演警察?

這是因為他出道之前,有多年的軍旅生涯,也真真切切當過警察。

1975年,17歲的石兆琪高中畢業后因大學聯考取消無緣繼續深造,此時恰逢海軍某艦隊來北京招兵,人高馬大的他應征入伍成了一名海軍。

1983年他結束了8年的海軍生涯,轉業在北京鐵路公安處基層派出所當警察。

做了兩年多基層警察工作之后,他被借調到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工作,當時尤小剛導演正是這個單位的導演。

尤小剛拍《凱旋在子夜》時,石兆琪跟著一起去了云南部隊體驗生活,前線的指戰員問尤小剛男主角選出來了沒有,沒有的話可以考慮身邊這個現成的,因為他看起來很有兵味。

就這樣,從沒有演過戲的石兆琪首次觸電就演上了男一號,從此走上了演藝之路。

此后他接的角色多半都是本色出演,不是警察就是軍人。因為沒有學過表演,其他的角色他不是太敢接,加上擁有一張不茍言笑的臉,導演也很少給他安排感情戲,也很難演別的角色。


二、吳剛

《狂飆》里吳剛飾演的徐忠是掃黑督導專員,開場戲份不多,從28集以后回歸正敘的成為主要角色。

吳剛的演技沒有什麼問題,這一點在《人民的名義》里大家都已經見識到了,這次拋開「科技臉」帶給部分觀眾的不好體驗,他在角色塑造上依舊是可圈可點的,將一個正直、廉潔的帶著「尚方寶劍」的正廳局級大人物演繹得該嚴肅的時候嚴肅,該親和的時候親和。

這幾年吳剛也曾演了不少警察之類的正面角色,像《刑警之海外行動》里的高笑天,《神探柯晨》里的警長,《破冰行動》里的李維民等。

一臉不容質疑的篤定,讓人覺得壓迫感十足。

但別看他戲里演警察演得十分過癮,生活中他卻不是個當警察的料,當年他沒干多久就脫下了那身警服,報考北京人藝當了演員。

吳剛1962年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世家,大院里長大的他對戎裝并不感冒,反而在文藝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在央視的銀河少年電視演出隊做了演員,妥妥的小童星。

然而中學畢業后,他的第一個職業卻與表演毫無關系,他做了一名做綜合治理的警察。

那時候他年齡還不大,膽子也很小,接觸的是三教九流,做的是管攤販、工商的一些動輒扯皮的瑣事,別人一威脅說「小子,你給我等著」他嚇得在家猶豫三天,生怕哪天突然會被人從后面一悶棍敲到后腦勺。

一來他覺得自己的性格擔不起警察這份責任,二來他從小到大的夢想都是當演員,所以警察制服他沒有穿多久就脫下了。

1985年,23歲的吳剛考入人藝,與馮遠征、丁志誠、王剛,以及後來成為他老婆的岳秀清等人成了同班同學。

在話劇舞台上摸爬滾打近十年之后,他開始轉攻大小熒幕。早年他出演的作品不少,但一直籍籍無名,直到2017年憑借《人民的名義》里的達康書記一角火遍全網。

三、王剛

王剛跟吳剛是人藝的同班同學,他倆20歲前的履歷出奇地一致。

同樣出身軍人家庭的王剛中學畢業后進了實驗話劇院跑龍套,因為無法轉正,又正好趕上部隊征兵,從小到大受父母影響的他為實現自己的軍人夢,入伍成了一名軍人。

在部隊的幾年他依舊是個文藝青年,一顆想表演的心蠢蠢欲動。復員后他進入北京市公安局宣傳科當警察,當時科里跟北京電視台做了一個金盾欄目,他被委派過去主持節目,也算是小小地滿足了他的文藝心。

沒過多久,北京人藝招生的消息傳到了王剛的耳朵里,他二話不說辭掉了警察工作報考了人藝,成為了「人藝五虎」之一。

多年以來王剛的工作重心一直在話劇表演之上,影視作品多為客串,像94年《三國演義》里的門客,《無名者》里的侯明德等。

一般不關注話劇的觀眾對他可能比較陌生。


四、王挺

王挺給觀眾的熒幕印象是鐵血男人,一身腱子肉,一臉正氣,是警察、軍人專業戶。

除了長相本身就很型男,跟他入行前的經歷也有著莫大的關系。

從小就很有體育天賦的王挺12歲那年被貴陽市體院挑中,開始了3年的擊劍學習,他學過花劍、佩劍,目標是進國家隊當職業運動員。

1988年,王挺放棄了擊劍,考入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偵查系。

在學校他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在運動方面也是層層解鎖。受李小龍的影響,他開始研究拳擊和散打。1991年他參加吉林省第11屆運動會,拿到了75公斤級拳擊比賽的冠軍,一年后在溫州舉辦的全國散打邀請賽中,他又拿了一個75公斤級的散打冠軍。

從吉林公安專科學院畢業后他考入公安大學,1992年畢業后分配到了海口市公安局新華分局,成為重案組的一名刑警。

因為有一身本領,剛參加工作又有干勁,短短半年他就榮立個人三等功。

彼時《東西南北中》欄目去海南拍一個風景宣傳片,送朋友去劇組的王挺因為高大英俊的形象而被導演相中,成為了這個MV里的男主角。

幾年之后于榮光在海口拍攝某片時又拉他過去客串了一把,而這期間他有兩名隊友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犧牲,綜合考量之后他辭職離開了公安部,轉行做了演員。

2003年《重案六組》第二部播出,在劇中飾演丁箭的王挺開始被觀眾熟悉,此后他出演了《高粱紅了》《穿越火線》等劇,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鐵血硬漢,高大的身材,深厚的嗓音,冷酷的面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要武

要武的簡介與一般演員不一樣,他是:警察藝人。

因為他演了無數部影視劇,但并不是中途棄警從藝,他干刑警工作一直干到了退休。

70年代初,要武成為沈陽軍區文藝宣傳部的一名士兵,1978年退役后他進入公安系統,在北京東城分局的刑警隊做偵查員、技術隊長,直到升到刑警大隊長。

1986年,從獄警轉型做了作家的海巖將他的第一部作品《便衣警察》搬上了熒幕,導演林汝為帶著主演胡亞捷、宋春麗等人到北京東城分局體驗生活。當時要武是這個分局的刑警隊副隊長,負責劇組的接待工作。

接觸之后林汝為導演得知要武之前在部隊有過六七年的文藝工作經歷,于是邀請他出演劇中的刑警隊長「馬三耀」一角。

要武一聽就覺得不可能,他們刑警每天破案工作壓力巨大,領導肯定不會放他出去拍幾個月戲。林導拉著他去試戲,說如果效果好就去跟他領導談。

他欣然前往,拍了兩三條后導演發現他演戲特別松弛,比科班出身的演員還要專業,于是他就成了「馬三耀」。

有了這次觸電后,他便時常游走在演員和刑警兩個身份之間。這些年他拍過《重案六組》《無證之罪》《法醫秦明》《白日迷霧》《獵狐》《三叉戟》等劇,在劇中基本上都是本色出演警察,一開始是隊長,後來變成局長,被觀眾調侃為「局長專業戶」。

戲里他隨著年齡的增長職位越變越高,戲外他的職位也在一步步升遷,退休前擔任北京市東城區公安分局的副局長,北京市刑偵總隊大案支隊,是貨成價實的局長。

很多觀眾看劇時得知了他戲外的身份,不由豎起大拇指:難怪他「演」局長「演」得這麼專業,這根本不是演啊。

要武退休之后有了很多的時間從事藝術創作,這幾年他的作品明顯高產了許多。

而對于他干了一輩子的刑警工作他也依舊十分熱愛,他在小視訊平台開了專欄,分享他歷年來辦過的有趣案件。

六、張恒

現在提到張恒,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爽子的前男友了吧,其實還有一位女演員也叫張恒,當年她名氣不小,出演過《還珠格格》里的塞婭公主、《粉紅女郎》里的余露、《白發魔女》里的孟秋霞、《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楊立華等角色。

張恒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個子高,在體育方面特別有天賦,國中畢業后他進了安徽體育運動學校。 這所學校旁邊有一個藝術學校,有一次她跑過去玩,有位老師看到她后說她條件很好,建議她去報考中戲北電。

她的執行力很強,1993年,15歲的她便去參加了藝考,無奈落榜。次年他又考了一次,又沒考上。

而此時她體校的學業已經完成,她被分配到了安徽省某戒du所,成了一名小小的干警。

那時候她的年齡小,又沒有工作經驗,被安排的工作十分簡單,每天坐在亭子里,有車經過的時候按一下按鈕就可以了。

工作一年后的張恒還是不死心,1996年她又參演了一次藝考,這次她被北電錄取,與趙V、黃曉明、陳坤等人成了同班同學。

大學還未畢業她就憑借《還珠》打開了市場,後來參演了無數熱播劇,在這些劇中她演過很多警察、軍人角色,像《獵豹出擊》里的市公安局刑警蘇玫,《尖刀》里的袁紫英等。

170+的她一身職業裝英姿颯颯,是朵漂亮的警花。

以上這6位演員,都是干過警察職業了半路出家當演員的,難怪他們在演起警察角色這麼來得心應手。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