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流星胡蝶劍》的上映開啟了古龍改編電影的黃金時代。這是楚原執導的第一部古龍電影,憑該片榮獲第22屆亞洲影展最優良美術設計雙獅獎,「奇情武俠大師」迎來事業第二高峰。
1、名為武俠片實為懸疑片的武俠經典
人人都知古龍武俠寫意飄逸,太過意識流,武打動作一筆帶過,很難改編成電影劇情。
但《流星胡蝶劍》是其中特例,更像是一部披著武俠片皮的懸疑諜戰片,堪稱70年代武俠版《無間道》。
在1976年的香港,對于無聊的普通觀眾而言,能在一部電影中看到如此多的反轉,在觀影體驗上也算值回票價了。
全片觀眾大概都沒工夫注意男主角孟星魂與小蝶的愛情,精力都撲在了推理每個陣營裡哪些人是叛徒。
劇情反轉到令人懷疑人生,永遠不知道叛徒是身邊如何親近的人,是武俠小說特有的古龍范。
人物性格複雜,沒有明確的正邪之分。例如老伯最信任的最後的殺手鐧韓棠被圍攻,來了救兵卻從背後殺死了這位隱居高人。
《流星胡蝶劍》是古龍所有小說中劇情最緊湊的一部,節奏快到觀眾稍微走神,剛剛出場的人就已經領了便當。
律香川去拜訪萬鵬王,萬鵬王身邊多年的門客南宮遠竟然跳反,挾持萬鵬王讓律香川安全離開,然後切腹自盡,從出場到便當,就在一瞬間。
電影中的人物非常具有古龍特色,有恩必報,輕生重義,一言不合就自裁。命說不要就不要,看不到半點猶豫。
淩雲飾演的葉翔得知自己當年遇到的女子就是小蝶,小蝶是老伯的女兒,因為怕孟星魂不知實情殺了老伯害了小蝶,賭上性命去老伯處告知孟星魂,然後自裁而死。
整個故事都在宣揚一個道理,身邊人無論親疏,都可能瞬間反目。幾乎所有人都死在太相信身邊人的問題上,但老伯除外。
孟星魂被老伯招攬入府,自以為得到了老伯的信任,聯繫了高老大多年前就佈置在老伯府中的內應確定了時間後,後潛入老伯的花園去刺殺老伯,老伯卻悠然採花,早有準備,老伯教父般的形象就此立住。
老伯多年的得力助手,岳華飾演的律香川背叛老伯奪權失敗後利用機關逃走。他十幾年來養著一位朋友,就是把他作為最後的退路。但誰知這個人,也被老伯買通了。
本片的男主孟星魂幾乎成了一個用來把劇情串起來的工具人,真正的魅力點在于老伯和律香川的權謀鬥爭。
最終律香川一案了結,老伯得到了孟星魂這個得力助手後,卻決定讓他帶著小蝶離開,因為他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律香川,體現出老伯世事洞明的大佬形象。
2、流星胡蝶劍:古龍小說首次影視化
1972年,在《鹿鼎記》完結後,金庸徹底宣佈封筆。1970年代古龍的高產期開始到來。
雖然近年來少有古龍改編影視出現,但在1970年代,幾乎每年都會有多部作品影視化。
即使是現在再紅的作家也不會有如此多的影視化項目,在當時古龍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大流量ip作家。
而對古龍作品影視化最多的,自然是當時的武俠片「大廠」邵氏。邵氏出品的古龍電影有24部之多。
而素有奇情武俠大師之稱的楚原,則是在將古龍作品拍成電影次數最多的邵氏導演:楚原拍過20部武俠片,2部是金庸小說改編電影,其餘18部全部是古龍小說改編。自1976年《流星胡蝶劍》以來,楚原開始與古龍長期合作。
《流星胡蝶劍》這部小說在古龍武俠中並不是最著名的那一些,遠不如楚留香、陸小鳳、小李飛刀、絕代雙驕等著名。
但恰恰就是這部小說,被倪匡推薦給了當時事業陷入困境的楚原。楚原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突然鹹魚翻身成為了武俠片的新潮流代表人物。
要知道1970年代末正是胡金銓的大作《空山靈雨》、《山中傳奇》票房撲街的尷尬年月,「武俠片已死」的觀點甚囂塵上。
古龍也自1976年《流星胡蝶劍》的上映,瞬間成了香港影視圈最炙手可熱的人物,身後永遠跟著烏泱烏泱的製片人、導演和演員。
古龍愛財,對作品的愛惜心和原則性遠沒有金庸強。古龍親自下場編劇20多部劇本,小說《蕭十一郎》就是根據劇本改成小說的。
其實《流星胡蝶劍》正式的片名是《流星·胡蝶·劍》。有趣的是自從《流星·胡蝶·劍》開始,電影市場上三段詞式片名開始瘋狂流行了。
甚至包括在拍《醉拳》走紅以前的成龍都不能免俗,拍過《風·雨·雙流星》、《劍花·煙雨·江南》這樣聽起來無論如何也和成龍的風格不搭界的電影,毫無根據地認為蹭一蹭這樣的片名能火。
關于成龍和古龍之間,還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成龍曾去拜訪古龍求一角色,卻被古龍諷刺「長得醜」,這讓當時還未成名的成龍深受打擊,跑到廁所裡抱著薑大衛哭了起來。
3、奇情武俠大師楚原自本片始
邵氏武俠片的兩大幹將非楚原和張徹莫屬,其實楚原原本也姓張,是粵劇大師張活遊之子,從執導粵語片《可憐天下父母心》出道,1971 年進入邵氏。
雖然楚原不及張徹桃李滿天下,但70年代的邵氏票房,還是靠楚原撐起,素有「楚千萬」美稱,的綽號。
從風格上講,楚原手下的古龍武俠電影與張徹有著明顯區別,張徹樸實陽剛,楚原則是浪漫豔麗,素有「奇情武俠大師」之稱。
其一就是楚原的佈景。在胡金銓武俠時代,慣常的做法是實地堪景,為了一個太陽的角度等上一天,這顯然不是追求效率的邵氏所能接受的。
楚原則把空間的容器都放置于攝影棚的內景之中。楚原慣于靈活使用道具和燈光,用假山、植物、水體和燈光、煙霧、進行設計,完全不需室外取景,直接指揮人手在攝影棚裡搭景,正是自《流星胡蝶劍》始。
在攝影棚裡實現一定的景深,卻又不顯得過于虛假,沒有廉價感,正是楚原的高明之處。
小蝶的住處就是較為典型的楚原式佈景。孟星魂在此處和小蝶的對談,用春天和胡蝶暗喻愛情的短暫,直接把古龍小說的文字語言直接轉化為用作對白。
楚原的鏡頭往往躲在植物之後,來烘托人物的神秘感。例如對高老大臥室的鏡頭,鏡頭躲在花瓶和紗帳之後,佈景裡加入了不少不可描述的圖,欲感噴薄而出。
事實上邵逸夫和方逸華對這方面也比較感興趣,特別叮囑楚原「此處可加入不可描述的鏡頭」。
高老大對葉翔因為與小蝶的愛情一蹶不振十分不滿。葉翔與高老大這一串對話,臺詞露骨到令人髮指,不可描述與搞笑完美融合,成了本片的名場面。
另外,楚原的打戲不似張徹的暴力美,《流星胡蝶劍》追求簡單寫意,甚至對焦在近處的樹枝,把對打的兩人虛化,只求氛圍,不講動作,這樣的新風格流行了起來。
1976年《流星胡蝶劍》在香港上映,在沒有狄龍薑大衛的助力下,楚原坐上了香港武俠導演頭把交椅。同年的《天涯明月刀》,次年的《楚留香》、《白玉老虎》等,在狄龍、爾冬升的助力下,屢破臺灣電影票房紀錄,開啟了未來近10年的古龍小說影視化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