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陶德·菲力浦斯執導的最新版《小丑》斬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堪稱「逆天改命」。該片不僅成為唯一一部獲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漫改/超英類目影片,也標誌著DC在打造區別于漫威體系化、模式化電影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
作為DC宇宙最經典的反派之一,小丑曾被多次搬上銀幕。今天,我們就來細數歷代「醜爺」,看他們如何詮釋這個邪惡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1966年 《蝙蝠俠》
愷撒·羅摩洛:DC第一代小丑
愷撒·羅摩洛是《蝙蝠俠》系列中第一代真人小丑。鑒于當時DC的暗黑風還未盛行,愷撒·羅摩洛的小丑並未受到其他版本的束縛和影響,片中小丑作為搞笑擔當,性格設定簡單歡脫,他做的一切事都只是為了有趣。一個喜劇形象的小丑躍然屏上,頗受觀眾歡迎。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愷撒·羅摩洛也是唯一一個有鬍子的小丑。
愷撒·羅摩洛版小丑
由于年代久遠,愷撒·羅摩洛版的小丑現在看來滿是粗糲的時代感,影片透著一股濃濃的「傻氣」,連一向不苟言笑的蝙蝠俠也讓人覺得復古反差萌。縱觀《蝙蝠俠》系列的發展歷程其實是一個去喜劇的過程,愷撒·羅摩洛的小丑雖然削弱了人物的個性,但依然稱得上美國超英漫畫白銀時代(1956-1970年)的經典。
1989年 《蝙蝠俠》
傑克·尼科爾森:第一個登上巔峰的小丑
傑克·尼科爾森起初並不願意出演小丑,有趣的是,基本上每一個飾演小丑的演員都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受這個角色。作為醜爺屆的第一座巔峰,傑克·尼科爾森的小丑在外形上非常貼近漫畫造型,情節上,這一版本引用了原著漫畫中,小丑落入化學藥池致面部神經受損,成為笑面人這一起源。尼科爾森的小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繼承愷撒·羅摩洛版本詼諧和誇張元素的同時,也開啟了小丑作為殺戮者和破壞者的形象,為後代暗黑風小丑奠基。
傑克·尼克爾森
原著漫畫中,小丑極力想要證明:任何人都會在經歷極為糟糕的一天后徹底變瘋,蝙蝠俠不過是另一個追求極端正義的瘋子,可惜尼科爾森版的小丑並未觸及這一核心。影片傳統復仇路線的劇情和超英電影一貫的套路型結尾——小丑被徹底消滅,也都稍顯老套。但在這種情況下,尼科爾森的創造力和純熟的演技就顯得尤為驚人。作為當時坎城和奧斯卡的雙料影帝,他將小丑瘋癲的性格、滑稽的肢體動作,以及標誌性的「小丑式」大笑進行了戲劇性的演繹,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小丑最終慘死
尼科爾森將小丑的滑稽和殺戮完美融合,創下了當時DC漫改電影的票房紀錄,這個紀錄,直到19年後才被希斯·萊傑版的小丑打破。
2008年 《蝙蝠俠:黑暗騎士》
希斯·萊傑:「偷走整個電影」的小丑
希斯·萊傑的小丑一度被「封神」,他用嶄新又純熟的演技完美詮釋了小丑的狂野和瘋癲。區別于此前的版本,希斯·萊傑的笑容透著一絲痞氣和張狂,仿佛世間一切皆為玩物。他總是舔舐嘴唇,嘴角勾出嘲弄的弧度,向嚴肅和秩序發出疑問:「Why so serious?「 影片中,小丑自述傷疤的來歷有兩個版本,這一細節更加豐富了角色性格的層次感,增加了小丑的神秘感和不可預測性,也加深了觀眾在觀看時的不安感。
Why so serious?
希斯·萊傑是在反對和質疑聲中接下小丑這一角色的。為了進入角色,揣摩小丑的內心、姿態和聲音,他將自己關在一個5、6平米大的房間中長達43天。在拍攝小丑和蝙蝠俠在監獄裡的打戲時,為求逼真,他主動要求拳拳到肉的真打。希斯·萊傑是一個頗具才華和創意的演員,他花了十美元從街邊買來油性塗料隨意地塗抹,打造了具有粗糙質感的妝容,完美展現了小丑對任何事都毫不在意的人格;小丑臉上那道疤痕,也是希斯·萊傑的點子。希斯·萊傑對小丑的演繹不僅在外形和性格上取得了突破,更是將其內心世界拔高到哲學層面,對人性的惡和極端的正義進行了探討。可以說,他將小丑的特質演繹到了極致。李安導演曾評價希斯·萊傑:「即使他很年輕,即使他只是一個配角,他也會偷走整個電影,偷走整個演出。」
或許是天妒英才,在影片首映前,希斯·萊傑因急性藥物中毒去世。一個「無法超越的小丑」,是28歲的他留給全世界影迷最後的禮物。而他的死亡也成為小丑這個瘋狂的角色最鮮活的注腳。
傑瑞德·萊托:「被剪掉的」小丑
鋥光瓦亮的大背頭,剪裁合宜的筆挺西裝,萊托少爺可能是最「精緻」的小丑。白得發灰的膚色搭配無眉煙熏妝,紅色的大嘴巴露出一口鋼牙,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暴戾的吸血鬼。當萊托少爺的定妝照爆出來時,還是引來眾多期待,無奈影片剪輯扼殺了戲劇衝突,人物刻畫略顯倉促,大量的情節刪減也讓小丑成了「打醬油」的配角。
2019年 《小丑》
傑昆·費尼克斯的小丑:創造歷史的小丑
從曝出的預告來看,傑昆·費尼克斯的小丑與前幾個版本不太一樣。作為講述小丑起源的獨立電影,他的小丑更像一個不得志的普通人。身著便服的亞瑟·弗萊克略顯單薄和蕭瑟,即便是化了小丑妝的他也透著一股「樸實」。只是那雙眼睛似乎暗含某種力量,或許是刻進骨子裡的孤獨,或許是邪惡爆發前的平靜。他一步步被現實逼入絕境,終于成為利用人性和扭曲犯罪的小丑。「我曾經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場悲劇,現在我才意識到,其實是場喜劇。」小丑透著諷刺之意的獨白背後,是一個孤獨、憂傷、不被理解的靈魂。
對于出演小丑,傑昆·費尼克斯起初是拒絕的,他認為小丑作為一個過于符號化的角色,很難與觀眾產生共鳴。不過,新版《小丑》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漫改電影,實際上,也正是從普通人變成小丑的原創故事最終吸引了他,虛擬與現實的貼合也增強了觀眾的認同感。為了完美演繹這一角色,傑昆·費尼克斯瘋狂減重暴瘦47斤,身材瘦削如同鬼魅,嶙峋的肋骨一根一根硌得觀眾們生疼。費尼克斯認為,小丑的笑聲應該是痛苦的,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苦練病態笑聲。他閱讀了大量社會恐怖書籍,通過觀看視訊研究病理性笑聲的特點,他還逼著自己在眾人面前大笑,最終塑造出「傑昆版」小丑獨有的黑暗笑聲,讓人毛骨悚然、心頭一震。
傑昆·費尼克斯為影片暴瘦
正如預告片中的背景音樂《Laughing》所唱:「I should laugh but I cry.」 傑昆·費尼克斯飾演的小丑本該快樂地笑,卻被「惡」逼得哭了,直到他自己也成為了「惡」。但幸運的是,電影《小丑》最終收穫了笑容,演繹了屬于它的喜劇。
以上就是歷代小丑的盤點,你最喜歡哪一個?評論區告訴我你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