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大上映前大眾都認為必定撲街,後來卻票房大賣的電影!

口袋小精靈 2021/09/15 檢舉 我要評論

在影視圈裡,被打臉的現象其實並不罕見。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些電影在上映前,大眾都認為它必定撲街/大爆。

然而,上映後的成績,卻是反過來的。

這就是所謂的,一手王炸打成爛攤子,又或者是破銅爛鐵打出皇者操作。

這次要講的,就是那些上映前大眾都認為必定撲街,從各種條件上來看,似乎也的確沒什麼翻盤可能,然而上映後卻大獲成功的電影。

大家都知道,好萊塢頂級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傳世經典《鐵達尼號》在上映前,是沒有人看好的。

而上映以後成績卻非常好,甚至打破了票房紀錄。

同樣的,另一位頂級導演彼得·傑克遜,他的《指環王》系列,也遭遇過同樣的事兒。

最初,《指環王》的原著魔戒小說,它的影視改編版權是在一位名叫索爾·紮恩茲的製片人手上的。

在90年代的時候,索爾跟好萊塢的風雲人物哈威·韋恩斯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而當時給米拉麥克斯多次拍攝電影的彼得·傑克遜,則把目光放在了魔戒的改編影視方面。

因為彼得是魔戒小說的粉絲,他自從17歲讀完原著後,就一直很希望能在銀幕上將中土世界給展現出來。

最初的時候,韋恩斯坦是同意彼得的建議的,雖然在版權方面依然還有些問題,但後來也很快處理好了。

然而,《指環王》系列卻遲遲沒有立項。

為什麼?

需要的錢太多了。

要重現整個中土世界,那預算費用可不是說笑的,韋恩斯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根本沒那麼多錢。

為此,韋恩斯坦跑去跟母公司迪士尼商討撥資金的事兒,然而迪士尼直接一口拒絕。

于是,韋恩斯坦要求彼得取消《指環王》的三部曲計畫,就拍兩部(後來改為一部)而且劇情上能刪除的人物就刪,能合併的地方就合併。

對此,彼得肯定是不可能答應的,這樣拍出來就不是《指環王》了。

最後,韋恩斯坦則表示,給彼得三周時間,自己去找願意投錢的公司。

可憐的彼得,當時拿著《指環王》的項目向好萊塢的其他影業公司商討投資,然後處處吃閉門羹。

環球影業、夢工廠、索尼、維亞康姆等各大公司甚至連劇本都懶得看,直接回絕。

福克斯影業倒對這個項目很有興趣,然而因為以前跟索爾鬧過不愉快的事,所以最後也沒有投錢。

其實,各大影業不願意投錢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認為這項目撲街可能性,非常大。

第一,《魔戒》原著小說非常複雜龐大,要把它拍好,原本就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

第二,彼得當時只是一個拍低成本恐怖片出名的導演,雖然有一定名氣但並不是什麼業內的頂咖。

一個隻拍過低成本影片,沒什麼名氣的導演拿著一份計畫跑來跟你說,他想把那個公認很難影視化的小說拍成電影,然後開口就要你投幾個億的錢下去,你會答應嗎?

所幸的是,最後新線影業決定接手《指環王》這個專案,並且全力支援彼得,不要拍兩部,要拍就拍三部曲。

所給予的預算,也從4000萬美元一直漲到2.81億,在上個世紀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極高成本了。

當然,最後的結果,也是讓人滿意的。

《指環王》三部曲的總票房成績接近30億美元,第三部《王者歸來》還衝擊了多項奧斯卡大獎。

即使在如今,《指環王》系列依然是好萊塢公認的巔峰作品。

原本怎麼看都應該是撲街的樣子,為什麼偏偏就成功了呢?

只能說,各大影業看漏了眼,看低了彼得·傑克遜這個人的能力。

而唯一沒有看低彼得能力的福克斯,卻又因為一時之氣錯過了這個大爆的系列。

而在《指環王》上映後的16年,福克斯又一次差點錯過了一個大爆的專案。

就是「金剛狼」休·傑克曼出演的《馬戲之王》。

《馬戲之王》又名《地球最強秀》,是一部歌舞類電影。

歌舞片一般的製作成本都不會很高,這部電影最早立項于2009年,2011年就選定了導演。

然而,最後卻拖了足足5年才開拍。

為什麼呢?

因為福克斯後來根據市場的情況,讓他們逐漸對這部影片失去了信心。

自漫威宇宙建立起來後,市面上主流受眾最廣的影片是超級英雄電影。

休·傑克曼作為X戰警電影的主心骨,金剛狼人氣又非常高。

與此相比,歌舞片本來受眾面就很小,就算拍出來恐怕也賺不了多少錢。

投錢讓狼叔去拍一部歌舞片,福克斯更願意讓他去拍金剛狼。

好在狼叔對這部電影非常執著。

當時的狼叔,已經得了癌症,做了手術以後,醫生還叮囑他幾天內千萬不能激烈運動。

然而,那段時間剛好是《馬戲之王》的試聽會。

結果,狼叔還是不顧醫生的勸告,跑去現場又唱又跳。

結果福克斯看到他這麼股狠勁,最後還是給項目開了綠燈。

當然,狼叔也是很慘的,第二天傷口就崩開了,去醫院的時候還被醫生臭駡了一頓。

《馬戲之王》剛上映的時候沒有掀起多大風浪,甚至因為把歷史上一個利益至上的商人塑造成有情有義浪子回頭的名人而遭到不少非議。

然而,票房方面卻節節高升,那個後勁持續不斷,主要是觀眾們都非常喜歡電影裡的歌舞。

最後,這部電影連續奪得了十數個周冠,在電影史上後勁排在第二名,僅次于《鐵達尼號》。

在所有歌舞類電影裡,全球4億美元的票房排在第三名,而且因為製作成本低,所以盈利率非常高。

福克斯這影業,運氣怎麼就那麼好呢,《鐵達尼號》跟《阿凡達》的時候也是這樣,《馬戲之王》的時候還是這樣。

也不得不說狼叔對這個項目的確執著,從2009年立項到2017年年末上映,足足搗鼓了七八年時間。

但並不是所有演員,都能對一個本來想出演的項目一直堅持的。

比如阿湯哥湯姆·克魯斯。

早在1990年的時候,當時的環球影業就已經購買了《鋼鐵俠》的影視版權,後來在1997年打算立項。

阿湯哥在那個時候得知這個資訊就表示對這個專案非常有興趣,自己願意出演托尼·斯塔克。

可惜的是,當時的漫威由于已經快破產了,先前英雄售出的版權牽涉到各家影業,版權方面的破事一直搞來搞去。

這麼一來,《鋼鐵俠》項目就被推遲了,劇本也經歷了多次修改,立項時間改來改去。

直到2005年年末,《鋼鐵俠》才總算正式立項開拍。

當時的漫威影業當然是想到邀請阿湯哥出演了。

然而,阿湯哥卻拒絕了。

那個時候,他已經等了這個項目等了七八年了,但始終還是沒有出演。

為什麼?還是那個答案,感覺這項目,大機率會撲街。

這也是人之常情,《鋼鐵俠》立項之初就風波不斷,推來推去,搗鼓了那麼多年也沒個準頭。

當時的漫威又半死不活的樣子,甚至連拍電影的錢都是靠借的。

阿湯哥拒絕的做法,在不開上帝視角的情況下,其實無可厚非。

畢竟如果擔任主演的商業片撲街了,是會影響自己的業內價值的,風險很高,阿湯哥不敢也不想賭。

當然,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的。

《鋼鐵俠》票房大爆,不但給漫威宇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讓迪士尼注意到漫威,花了40億美元將之收購,從此擺脫了破產危機。

主演小羅伯特·唐尼,也因為這部電影直接翻身,成為業內炙手可熱的演員。

當然,雖說這種「反轉」的現象很有意思,但其實也只是個例而已。

在好萊塢,更多的是一部電影怎麼看都是撲街的,然後它就真的撲街了。

所以,反轉現象只是個例,可以當做娛樂笑談,但涉及到真正投資的時候,那些影業巨頭,還是會根據實際風險來做出判斷的。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