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給大夥伴們稍微簡單分享下我今年非常期待的科幻美劇——《基地》。
《基地》改編自科幻文學界三巨頭之一的以撒·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說。
最近的電影《沙丘》很火對不對,小說《沙丘》可以說是很多科幻影視作品鼻祖一樣的存在。
但是,其實比1965年《沙丘》小說問世還要早20多年的《基地》,就已經為讀者描繪出一個宏大的,同樣也夾帶映射著人類厚重歷史的宇宙世界,也同樣有類似于「變種人」這樣的變異人類設定。
不少當時的小說評論家,也拿《基地》和《沙丘》作對比,甚至有人犀利的指出,《沙丘》是在《基地》作品中激發出來的世界,兩者都有著很豐富的世界觀設定,並以不同的假設方向去探索人類的未來。
《基地》相對于《沙丘》就更為硬科幻一些,比如在小說中,阿西莫夫就創造出了一套非常嚴謹的,全新統計科學,也叫「心理史學」。
而且劇情更為注重人類興衰的發展寓言和思考,裡面的一些政治博弈玩得非常精彩。
這是因為小說《基地》的靈感藍本,就是基于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所以基本銀河帝國就是一個類似于影射羅馬帝國的發展興衰史,這可不是我自己去理解的,是阿西莫夫他自己說,他曾經調侃自己,說「小小的抄襲」了《羅馬帝國衰亡史》,把這本書部分內容放到小說裡。
同樣的,《基地》這個系列也被定義為最難影視化改編的著作,不過這倒不是什麼「沙丘魔咒」,而是這小說的故事太長了,廣義劃分的話,叫《銀河帝國》宇宙大IP,加起來有14本書,前後歷時編寫這個系列差不多有50年,而且其中也包括了別人幫助阿西莫夫續寫的一些故事。
早在1998年的時候,新線影業就有打算把《基地》拍成電影,但因為這故事真的太複雜了,而且裡面科幻設定需要到非常多的特效去完成,所以最後新線影業放棄了,不過,他們後來投拍了《指環王》系列。
那整個《銀河帝國》系列14本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基地系列》的7本。
這7本從撰寫時間又分為《基地三部曲》,《基地後傳》,《基地前傳》,那這其中最最核心的,就是最早期阿西莫夫撰寫的《基地三部曲》的三本書,分別叫《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
那今天要聊的科幻影集《基地》,就是從《基地三部曲》的故事聊起的!
至于這個影集會拍到哪一部小說為止呢,其實主創自己也不知道,因為美劇都是邊拍邊看市場反應,不過他們的誠意是很滿的,他們設想如果影集拍得成功,將要打造一個長達80集的長壽命科幻巨作!希望能把《基地》系列全部拍出來!
目前第一季一共有10集,我猜能把第一本《基地》的上半部說清楚就很好了。
從預告我們也可以看到,製作非常精良,其實在這之前,我一直好奇帝國首都川陀影視化以後要怎麼表現,因為小說中描述的川陀,那簡直就是人類科技和文明的天花板。
預告中那些城市畫面如果是川陀的話,感覺有點致敬《大都會》,那些哥特式的建築,很莊重也很氣派,很符合銀河帝國第一首都川陀的那種氣場。
還有預告中我們能窺探到不少的星際戰鬥場景,每一秒經費都在燃燒,大場景砸錢的畫面也有不少。
在這裡預告解析就不聊了沒有意義了,因為在9月24日,《基地》就開播了,一次性會先放出3集的內容。
這裡不是打廣告啊,我還沒有這個本事吃蘋果TV的飯。
那麼小說《基地》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會不會吸引你呢,在這簡單和大家聊聊。
首先為什麼叫《銀河帝國》系列,那顧名思義就是故事的背景,就發生在銀河帝國誕生一萬兩千多年後。
在未來的人類,有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幫助,開始殖民于銀河裡的各個星系,數目超過了2500萬個行星,在鼎盛時期,人類差不多把整個銀河系都殖民統治下來,范圍橫跨了10萬光年,組成了人類最龐大的銀河帝國。
銀河帝國的首都行星川陀,表面幾乎都是人造外殼覆蓋,人口達到450億,總之就非常繁華,這裡也是銀河帝國的經濟科技政治文化文明的中心。
那在川陀裡,有一位數學家,叫哈裡·謝頓,他一直在研究一個叫「心理史學」的統計科學,簡單來說這門學科可以用嚴謹的數學公式去推演全人類發展的未來,而且不會出錯。
有一天哈裡謝頓的研究終于有了驚人的結果,這個數學模型預測出銀河帝國將在300年後毀滅!毀滅的可能性高達92.5%!
銀河帝國毀滅後,人類將會進入長達3萬年的黑暗時代,直到第二個銀河帝國崛起,而且銀河帝國的毀滅無法被挽救,是不可逆的命運。
這消息一出驚動了整個統治階層,有一派就開始恥笑哈裡謝頓,因為銀河帝國正直巔峰,而且已經存在了1萬2千多年,怎麼可能300年說沒就沒。
但更多人則變得很擔憂,因為仔細分析的話,整個銀河帝國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擴展和進步了,科技和文明也停滯不前,于是高層決定封鎖了這一消息,怕引起整個銀河帝國的動盪。
哈裡謝頓為此就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既然銀河帝國的毀滅無法被阻擋,但縮短人類3萬年的黑暗時期還是可以搶救一下。
于是哈裡謝頓提出他要帶領一批科學家,去撰寫一套能涵蓋整個銀河帝國所有知識體系的《銀河帝國百科全書》,讓其銀河帝國毀滅後,得以保存人類科技和文明的火種,讓其黑暗文明大幅度縮短至一千年,在這一千年孕育出新的人類文明。
銀河帝國高層最終同意了哈裡謝頓的方案,不過為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也為了抑制哈裡謝頓的權力和理論,哈裡謝頓必須帶著他的十萬名科學家,被發配到銀河帝國邊緣一顆荒涼的端點星。
從預告片中我們也能看到,帝國的統治者把謝頓當成是一個威脅的存在,影集似乎加強了統治階層和謝頓之間的矛盾,並把追隨謝頓的科學家當成了流亡的一份子。
之後謝頓和這些科學家就在端點星作為基地定居安定下來,研究和撰寫《銀河帝國百科全書》。
但謝頓去到端點星後不久就去世了,在離世前他為自己建造了一個穹窿,並聲稱已經安排好了未來所有的一切,但後人一定要按照他的時間要求去打開他的「預言」和接下來的秘密計畫。
穹窿第一次打開將會在50年之後,而正好在50年後的時候,端點星面臨了一次大危機,謝頓在穹窿以全息成像出現,精准預言了端點星的危機和實行解決的辦法,並爆出一個關于銀河帝國的驚天大秘密。
一時間謝頓變成了預言家封神,久而久之謝頓漸漸成了當地人重要的信仰,並附帶出以科學為基礎的宗教學。
不過,危機和不確定的未來,還在衝擊著端點星和整個銀河帝國...
我很喜歡《基地》中謝頓」預言」的設定,有著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因果哲學邏輯,此外謝頓這套不能先透露的「預言」理論,還被證明在現實世界中對社會科學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被稱作「社會科學不確定原理」,即「如果一個群體對其預測的行為有所瞭解,其自我意識的集體行動就會變得不可預測。」
聽著有點像量子力學那套了。
總之,《基地》小說中處處充滿了這樣的哲學迂回探討,還有各星球之間上演的零和博弈,權力鬥爭,現實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反思和諷刺,宿命論和自由意識論等各種議題,都被阿西莫夫很好融入進充滿無限遐想和腦洞的劇情中。
聊到這如果你開始喜歡上《基地》,那麼就可以關注起這部影集了。
不過在這也給讀過原著小說的大夥伴打下預防針,看完所有預告後,我弱弱覺得影集的一些劇情可能更改會很大,但希望是往更適合影視化的方向去改的!
好!臨時忍不住心血來潮肝出的《基地》小前瞻!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那我的辛苦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