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2:審判日》上映,在全球引起了轟動。
這部電影當時被稱為劃時代的作品,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非常出色。
儘管卡梅隆在之前已經算是個挺有名氣的導演,但他在業內真正成為頂級大咖,靠的還是這部影片。
在《終結者2》以後,卡梅隆總算是可以騰出時間來做一下自己喜歡的事情。
什麼事情?到大海之中去探索。
卡梅隆除了導演身份,他還是一位地理探險家,他對深海尤其著迷。
當時,他的目標是大西洋深處一艘沉沒了80年的巨輪。
鐵達尼號,當時號稱「永不沉沒」的人類工業結晶。
在深海裡看到了這座巨輪的殘骸,讓卡梅隆有了想把沉船的故事記錄下來的想法。
根據他的說法,他有這個念頭的原因,並不是說自己特別想拍這部電影,而是自己覺得,這是一種責任,他有那個義務將這場災難重現出來,警醒世人無論什麼時候,無論科技再發達都必須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當然,雖說是要將沉船的事故拍攝出來,但整部電影的核心並不是災難。
卡梅隆很早就確定了主題,是愛情。
畢竟要是單純的只拍攝巨輪沉沒的前後,那就真的成了紀錄片了。
他很快就把劇本大綱寫了出來,並到福克斯影業那裡商談這個項目。
一開始,卡梅隆興高采烈得像個孩子一樣,在福克斯的高層面前大談特談,表示這是鐵達尼號上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一個長達3小時既浪漫又刻骨銘心的故事等等。
然而,福克斯高層們聽完後一臉懵逼,後來他們還是忍不住問:
「我說卡梅隆,你這部電影裡面,沒有終結者嗎?能加進去嗎?或者其他槍戰啊,追車啊什麼的,或者是其他什麼科幻元素之類的?」
根據卡梅隆後來的說法,他當時聽到福克斯高層這麼說都愣了一下,然後強調這不是什麼科幻片,也不可能出現終結者什麼的,這是一部愛情電影。
這倒也不能怪福克斯高層。
畢竟卡梅隆在這之前,是一個拍科幻片出名的導演,而且當時終結者那麼火爆,是非常好的商業元素。
資本當然是向錢看了。
另外,很少電影會說長達3個小時的,一般這個長度還放在電影院上映,撲街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還是一部愛情片,並不是受眾最廣的動作片。
所以,當時的福克斯高層對《鐵達尼號》這專案的商業前景感到悲觀。
不過,卡梅隆畢竟是拍出過《終結者2》的導演,你說要直接毫無餘地拒絕吧,福克斯又感覺好像很虧。
最後還是答應了跟卡梅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並且打算先看看他想怎麼拍。
卡梅隆對于這部電影的拍攝,方向非常明確。
兩個字,真實。
在專案確立後的2年時間裡,卡梅隆組織了很多次的深海探測。
他的目的很簡單。
第一是為了電影的片頭,希望拍攝到能用上的素材。
後來成片後,《鐵達尼號》開篇時關于沉船的畫面,都是當時探測時真實拍攝下來的畫面。
第二是探索巨輪沉沒的一些未解之謎。
比如,巨輪撞冰山後沉沒,但具體是怎麼樣沉沒的呢?
從海底的殘骸來看,有很多種可能。
為此,卡梅隆甚至還組建了一個叫做「夢之隊」的團隊,請來了艦艇工程師、鐵達尼號歷史研究學家等眾多業人士,力求還原當年輪船沉沒的真相。
有的童鞋可能會覺得,這樣也太麻煩了吧?讓大船撞到冰山然後慢慢沉沒不就得了。
然而,對于一個卡梅隆這麼一個優秀的導演而言,他並不是說在拍「賺快錢」的影片,而是真正的想去還原那一段歷史事件。
即使為此付出再多的代價,這就是對藝術的追求。
第三是觀察整座巨輪的結構以及內部情況。
雖然當時還能找到當初鐵達尼號的一些設計圖紙什麼的,但畢竟年代久遠,而且圖紙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最直觀的,還是直接潛入殘骸裡觀察。
卡梅隆之所以這麼幹的原因,是因為他打算「造」一艘鐵達尼號出來。
當然,他所建造的是縮小版模型,但說是說縮小版,實際上從外形來看跟真正的巨輪沒有任何區別,同樣非常巨大。
之前所觀察到的資料,就派上用場了。
輪船內部的頭等艙、餐館、圖書館之類的佈局基本全部完美還原,甚至連桌子、椅子、餐具、救生衣這些都跟當年船上的完全一樣。
除了這些拍攝所需要的「硬性設備」以外,卡梅隆也沒有落下了劇本。
他花了足足6個月的時間,去研究關于鐵達尼號上面的所有乘客名單,並去盡可能地去瞭解他們的生平。
以此來確定,哪些人物是可以在電影裡「大展拳腳」的,哪些人物可以加戲,改編,哪些人物適合充當芸芸眾生的一員。
畢竟,鐵達尼號是真實存在過這個世界上的,裡面的一些倖存的乘客, 甚至也依然活著。
除此以外,卡梅隆也為鐵達尼號製作了一個時間表,精確到幾點幾分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再從中[插·入]自己的構思。
換言之,就是先設置好一個大的框架,再慢慢填充。
一切一切,都是為了真實性。
對于具體的劇本,卡梅隆則依然決定是以男女主角傑克露絲的愛情故事為主。
他認為,傑克跟露絲的愛情故事,將會是故事裡最觸動觀眾的一部分,同時也會帶領著觀眾們進入節奏,從他們之間的故事去推動著整艘輪船的前進乃至沉沒。
結局卡梅隆也早就想好了,他一開始就沒打算給傑克跟露絲來個完滿的結局,也就是說,悲劇一早就註定了。
但也不可否認,往往悲劇的確會比大團圓更能讓人記住,更能讓人難以釋懷,更能讓人難以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