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孫悟空作為能力者,是斬妖除魔的主力,而其中孫悟空大多數面對的都是些魑魅魍魎妖魔鬼怪,但他也曾打死過凡人。
那為什麼孫悟空要打死那6個盜賊呢?他們的名字背後大有蘊意。
在《西遊記》的第十四章,孫悟空和唐僧第一次見面,唐僧幫孫悟空摘掉了六字真言帖,讓孫悟空從五行山下解脫出來,開始結伴同行。
而師徒二人一同遇到的西天取經第一難就是這六個盜賊。
只見六個盜賊說道: 「我等是剪徑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東西,放你過去;若道半個不字,教你碎屍粉骨!」
孫悟空不解,稱從未聽過這六人名字,這六個盜賊便自報家門:「 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做舌嘗思,一個喚做意見欲,一個喚做身本憂。」
孫悟空聽後不怒反笑,說:「 原來是六個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來擋路。把那打劫的珍寶拿出來,我與你作七分兒均分,饒了你罷!」
然後一棒子打死了六個盜賊。
從這六個毛賊與孫悟空的對話,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名字實際源於人的身體,分別是 眼、耳、舌、鼻、意、身。
而這六樣其實是佛家語中的六根。佛家常言六根清淨,就是指眼、耳、舌、鼻、意、身都做到清靜、無雜念,從而遠離煩惱,沒有任何欲望。
佛家認為,人之所以會有輪回,一切罪責都是六根不清淨造成的,如 「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
所以,孫悟空說是這六個盜賊的主人,指的就是,他去西天取經的第一步就是清淨六根,去除欲念,這樣就可以心無雜念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了。
孫悟空打死這六個盜賊,也就是斷了自己的六根,遁入佛門。這也和第十四章的章名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正好相契合。
其實,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用了許多相似的 隱喻手法,如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白骨精的三次化身代表的是佛教中的三毒:貪嗔癡,但這一劫只有悟空過了,師徒三人也在後面的淩雲渡再渡了此劫。
除了三打白骨精,隱喻手法還體現在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中。
在六耳獼猴被悟空打死後,唐僧就再也沒有念過緊箍咒。
正是因為六耳獼猴象徵著悟空的二心,孫悟空打死了他,就意味著一心向佛了,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再用緊箍咒控制孫悟空了。
《西遊記》中如此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片段還有許多,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品讀。